收官日报道|2022中美检验大师“实验室检测干扰:识别、调查与对策”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临床实验室的检测干扰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如今临床实验室面临的挑战之一。2022年12月1日下午,中美检验大师论坛聚焦实验室检测干扰,邀请中美检验医学专家共同探讨检验医学各亚专业的检测干扰,分享识别、处理和预防策略,以提高检测质量,助力患者诊疗安全。论坛也设立讨论环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交流临床实验室应对检验干扰的实践经验。
学术报告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孟庆贺教授授课《临床实验室检测干扰》。
孟庆贺教授分享了常见与罕见的干扰因素及其对临床化学检测的影响。常见的干扰因素包括溶血、黄疸、脂血、输液污染、其他添加剂污染等,罕见的干扰因素包括膳食补充剂、药物、副蛋白及其他患者病理或生理状态。孟教授指出,干扰可具有技术特异性、分析特异性、检测特异性和患者特异性。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应意识到这些干扰,并共同制定基于检测系统的干扰处理和预防策略,以保障医疗和患者安全。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李金明教授授课《临床分子检测的干扰因素》。
李金明教授首先系统地回顾了临床分子检测技术发展史,根据常用的分子检测方法,逐一分析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李教授阐述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关键步骤,总结检测干扰的分析、排查以及预防的有效措施。强调检验人员对检测技术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深入理解是识别和处理干扰因素的关键。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原体检测、肿瘤精准诊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临床疾病诊疗。
AACC前主席Carmen Wiley教授授课《免疫分析干扰及其对患者诊疗的影响》。
Wiley教授指出免疫分析检测在临床实验室中占有较大比例,尽管抗体的使用赋予了检测方法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干扰因素。Wiley教授重点介绍了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抑制法、延迟捕获法的检测原理,剖析了空间位阻和桥接效应对这些检测方法造成干扰的具体机制。最后,Wiley教授分享了一些排查、减少干扰因素的方法、技巧与策略,期待同行们在免疫分析检测时能提高对干扰因素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授课《血细胞分析异常案例分享》。
崔巍教授总结了血细胞分析中干扰因素影响和处理措施,结合血常规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与长期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各项血常规检测参数的干扰因素。强调血细胞分析干扰与检测原理密切相关,而干扰因素的正确分析和处理是血常规复检的重要环节。崔教授以严重溶血和乳糜血标本为例,分享了结果判断、标本处理,以及临床沟通和结果报告的经验。最后崔教授提出,检验同仁应提升干扰因素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加强检验技能基本功,发布高质量血常规报告。
美国Mayo Clinic(梅奥诊所)的Brooke Katzman教授授课《发现、降低、解决临床化学实验室分析干扰的实践策略》。
Katzman教授以冰山比喻实验室检测干扰,异常标本性状犹如冰山山尖容易被发现,而海面下则有更多不易被发现的干扰因素,如输注溶液、药物、营养素等。Katzman教授分享了Mayo Clinic工作实践中发现、降低、解决干扰的经验,如不同检测项目依据不同浓度范围设定不同的异常性状标本退收标准;优化中间件规则以有效识别静脉输液污染;制定不同平台间比对、梯度稀释等策略来识别免疫干扰等。Katzman教授强调了检验科需要摸索出久经考验、真正有效的流程来克服这些检测干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授课《宏基因组病原诊断中的干扰和报告解读》。
王辉教授指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覆盖面广、操作要求高、成本高等特点,在少见、难培养或无法培养的病原体及新发病原体发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逐一剖析mNGS中的关键问题,王教授谈到mNGS因步骤繁多、影响因素多而急需标准化,并以mNGS实例解读强调了选择合适样本、核酸提取、去宿主、数据库、生信分析等关键步骤。王教授总结mNGS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其他微生物学检测,与临床感染病学和微生物学医生共同解读。
学术报告环节主持嘉宾风采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亮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福祥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范列英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家云教授担任学术报告环节的主持嘉宾并作出精彩点评。
讨论环节
学术讨论环节与会嘉宾热烈讨论
本次学术讨论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关明教授主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曹颖平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许建成教授,以及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钧教授与在线讲课及主持嘉宾共同展开了热烈讨论。
各位专家分享了检测干扰的分析策略与处理流程,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发现和处理检测干扰有所助益,从患者和临床思维角度出发仔细排查可能的干扰因素,并针对检测干扰的处理和临床沟通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总结
最后,中美检验大师论坛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致闭幕辞。为期三天的会议分别聚焦于“检验医学分子诊断新进展”、“检验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实验室检测干扰”三个主题,汇聚了中美检验医学专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次线上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检验同道共同参与,累积观看人次近5万。
潘教授总结中美检验大师论坛创办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国际化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学习与分享国内外检验医学的最新进展,共同探索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相信今年的中美检验大师论坛也能让各位同道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期待再次相聚!